頭痛醫頭? - 陳國維醫生

(2006年 9月 1日 《信報》  副刊)

陳女士是一位三十歲的教師,身體一向健康,半年前開始經常頭痛,每次都會有難以形容的隱痛在頭頂上,持續數小時甚至一整天,最近次數越來越頻密。她 擔心是否長了腦腫瘤。半年來看過不少醫生,也做過各式各樣的檢查,包括電腦掃描、磁力共震等。報告都是完全正常,有些醫生將她的頭痛歸咎於她的壓力,斷症 為壓力性頭痛 (tension headache)。陳女士雖然工作量多,但她晚上睡覺良好,性格開朗,思想正面,最近正值放暑假,應該沒有太大壓力了。但她仍會覺得頭痛,止痛藥也沒有 幫助,使她非常沮喪。

經詳細問症後,發現陳女士除了頭頂有疼痛外,前額、左眼眉和左頸側也會有酸痛;雖然她的耳朶正常,聽覺及視力良好,但經常感到暈眩,這些症狀與『頸 椎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相符,反而與壓力性頭痛不大吻合。果然,為陳女士檢查時,發現她坐着的時候,頭部像馬兒一樣地前傾,頭部右向轉動正常,左轉時,活動範 圍收窄及產生頸側酸痛;觸診時發現她的胸鎖乳突肌 (SCM muscle) 很緊,同時肌肉帶有『激痛點』 (trigger point),而觸及這些『激痛點』時,她那些頭頂、額前和眼眉的疼痛就出現,而且激痛點的壓力越久,出現的徵兆就越多,最後連頭暈都會出現了。陳女士患 的是『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有了準確的斷症,再加上合適的肌骼治療,困擾了陳女士半年的頭痛終於消除了。為了鞏固治療的效果,陳女士糾正了錯誤的姿勢,尤其是注 意頭部不要過分前傾,加上一些簡單的頸部鬆弛運動,這樣便可以避免頭痛再次發生。

在1930年代,不同國家的醫生,如英國倫敦大學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London) 的J. H. Kellgren、德國柏林的Michael Gutstein 和澳洲的Michael Kelly, 已有『激痛點』的研究發表,但對『激痛點』作有系統全面性研究的,要算是美國的一位『總統的醫生』Janet G. Travell。 話說甘迺迪 (John F Kennedy)未當總統時,長時間患有腰背痛,多方診治無效,一度想放棄總統競選,其後經Travell診斷,發覺當時的甘迺迪議長有長短腳,引發背肌 的『激痛點』而致長期腰背痛。經過肌骼治療及改善長短腳後,情况大大改善了,五年後甘迺迪當了總統,把Travell 帶入白宮,成為第一位女性的總統個人醫生。

陳女士與甘迺迪總統,雖然痛的部位不同,但有兩點共同處,其一是疼痛的時間持久,傳統的治療無效,其二是他們的痊癒,都是因為找到了『激痛點』,繼 而消除引致這些『激痛點』的錯誤姿勢或身體缺憾。如果將人比喻成一台機器,那麽骨骼就好比機器的支架,組件節節互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前些時,九鐵因車廂 一粒鏍絲出了問題而影響全車運作;人體也是一樣,小小的關節出了問題,影響了整個人的生態力學(biomechanics),徵狀的發生,往往不是患處, 而是身體其它的地方:常見的如膝關節引致的髖關節痛,梨狀肌(piriformis)引致的坐骨神經痛等,這些症例比比皆是。

肌骼治療的工作就好像工程師一樣,去找出問題所在,再透過正確的治療,重整個人的生態力學;有些關節活動力不好,就要增加它們的活動範圍,有些肌鍵 太緊,就要讓它們放鬆;但最重要的,是在治療以後,配上為病人特別設計的鞏固運動,增加療效和避免復發。現時各國越來越多醫生修讀及參與肌骼科的研究,澳 洲及紐西蘭大學設有肌骼科課程,香港也有家庭醫生修讀這些科目作為特別興趣。有興趣認識肌骼治療的讀者,可溜覧『國際肌骼科醫學聯會』的網頁。網址為:http://www.fimm-online.com/。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國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