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五十肩 - 陳選豪醫生

\(2009年 4月 3日 《信報》  副刊)

王太太說:「醫生,我的肩膀很痛,這幾天,瘀瘀悶悶的。尤其是舉手梳頭和解後衣鈕扣,痛的很呢。這是風濕嗎?我已五十三歲,年紀大,機器壞,會不會人是人家說的五十肩呢?」王太太的疑問,常見於家庭醫生的臨床檔案。

五十肩泛指中年以後的肩膀疼痛。可是,西方醫學卻沒有五十肩這個對等學名。五十肩說的是病狀,就如發燒、手震、形容病症的特徵,並無病理解釋的含意。五十肩症候以五十歲左右的中年患者居多,東方傳統醫學 (中日韓台) 以五十肩名之。事實上,肩膀痛成因多樣化,統計上主因為旋轉肌袖病 / 破裂 (Rotator Cuff Tear) 百分之七十或以上) ,肩鋒下夾撃症,(百分之十至十五) ,大名鼎鼎的肩週炎、冰凍肩 (Frozen Shoulder) 佔十分一,其餘的有鈣化肌鍵炎、二頭肌、三頭肌捐傷、全身性關節炎、糖尿和新陳代謝骨胳病症等等的可能。各式各樣的病變,病因有異,治療方法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要理解五十肩,還得從生理結構談起。肩膀是人體上最有趣而設計巧妙的區域,這個肩關節活動範圍包涵四面八方,前後左右,上下內外,近乎360度的靈巧,造物的神奇,令人讚嘆欣賞。肩膀的主要結構為肱骨,銷骨和肩胛骨;骨骼還得肌肉拉動,在肩膀區,有四條主要肌肉,分別為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和小圓肌。這四組肌肉包圍著上臂和肩關節位,形成環套,稱為肩旋動肌袖。這兒匯聚了骨骼、肌肉、筋腱、關節,互相恊動,日積月累下來,每一環節都有勞損報銷的可能,例如提升上臂時,初段以旋轉肌袖為主力。故旋轉肌袖破裂,病徵為提臂剧痛及提高弧度限制。這個肌肉袖須穿過肩鋒下的狹窄空間,美國骨科名醫尼爾 (Neer) 認為提臂活動 (成年人估計達百萬次以上) 令袖肌如棘上肌冲擊肩鋒下緣,造成勞損再加上或肩鋒異常,或糖尿骨棘等等,長期勞損的後果初則發炎,水腫,形成肩鋒下夾擊症。再加上創傷做成破裂 (局部或全面) 。

百分之十的肩膀痛患者,其肩關節與肱骨緊貼而有黏貼現象。發病初期為肩膀痛,活動時痛感加剧,關節活動受限制,三至六個月後進入凍肩期,此時病著肩膀全方位疼痛,任何用力都引起疼痛,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幸好臨床上,大部份冰凍肩患者皆可於一、二年後回復大部份功能。

手肩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工具。而肩週關節為主要病症,醫學界多方研究,臨床數據累積,對處理肩週症候更有把握。醫療隊伍包捨骨科、關節內科、物理和職業治療師。近年痛症科和肌胳科參與,更進一步。和其他痛症相若,是患者工作上的因素 (如倉務提貸,洗衣工場) ,或手部重覆動作 (如運動員、擂球投手) ,其他病者因素如性別 (女性得鬆扣胸圍) ,年紀 (三十歲患者考慮不同) ,家庭醫生在診斷,治療和轉介的過程中有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治療方法因病因而異,藥物有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直接注射有類固醇和痲醉藥。物理治療有強化肌肉功能,舒緩關節。骨科有切除肩鋒,擴大肩鋒下空間,切除鈣化肌腱,或全身麻醉下作局部關節鬆「根」。近年醫學界致力免疫系統的角色,或引入新的療法 (如冰凍肩研究。) 而更重要的,是平日的保肩護關節預防工作。留意減少不必要的努損,注意工作工序,職業衛生,熱身運動,適當休息和整體的身心健康。

人到中年,往往百事衷愁,而五十肩症候的出現,令往日舉手投足,輕而易舉的活動明顯受制,更令人體會到健康不是必然,亦無永遠保證。或許五十肩的出現,會提醒人們對勞累的身體給予應得的關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