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頭暈的三兄弟 - 林敬熹醫生
(2010年 5月14日 《信報》 副刊)
行醫十數載,經常有病人因為頭暈而求診。 估計每一百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五至十人曾經有頭暈的經驗,有人甚至週而復始地被它困擾着。 其實,頭暈(Dizziness)只是一種病徵,並非一個診斷或結論。 所以,找出引致這種病徵的原因才可以徹底醫治和減少復發的機會。 而且不同人會用頭暈來形容很多不同類型的不適。 它可以被用來指眩暈(Vertigo),暈厥(Presyncope),不平衡(Disequilibrium)或者非特定的感覺如暈眩(Giddiness)或愚蠢(Foolishness)。 筆者作為一位前線的家庭醫生認為,為這些病者診斷的時候最重要是請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詳細描述所謂的頭暈是甚麼一回事。 引起頭暈的原因其實多不勝數,例如患上感冒、血糖或血壓過低、貧血,甚至睡眠不足等等,均有機會出現頭暈現象。 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最主要是眩暈式的頭暈。
人的大腦要知道頭的擺位一定要靠一些感覺系統。 其中最重要的三個系統是我們的眼睛、內耳液(俗語稱耳水)及頸椎這『三兄弟』,它們會每分每秒不停地把頭的位置告訴大腦。 眩暈式的頭暈通常是因為這『三兄弟』傳給我們大腦的信號不協調所致。
眼睛觀察事物,不單讓我們欣賞到世界萬物的美麗,也同時替我們量度前後左右景物的距離,讓我們知道自己當時的定位。 視力改變如近視加深、新配置眼鏡或使用中的眼鏡度數不正確,都會引致眼睛未能準確聚焦,大腦便不能透過眼睛接收到正確的定位訊號,因而出現頭暈現象。 如果只是視力出現問題,只要配置適當的鏡片或加以調較眼鏡度數便能把問題解決。
第二個引致頭暈的原因是耳水不平衡。 耳水是藏於我們內耳中的液體,它的作用像一對水平尺,會隨着我們頭部的移動而向腦部發放訊息,一方面使身體能夠保持平衡,另一方面也告知大腦現在頭的位置。 當耳水於其中一邊耳朵聚積過量,令左右耳的水壓不平衡; 或者當耳水的濃度因為感染而改變了;即使身體和頭部完全靜止,大腦仍會收到頭在動的錯誤訊息。 只要頭稍微一動,耳水改變的幅度也遠超出頭部移動的幅度,使大腦產生錯誤的感覺,病者便會感到頭暈。 因耳水不平衡引致的頭暈一般是天旋地轉式的,病者會感到自己或身邊所有的物件都在旋轉,有時甚至加上嘔吐、耳鳴及聽力下降等,以致病者的工作及生活大受影響。 每次發作通常會維持幾天到幾星期。 醫學上暫時未有完全根治此症的方法,醫生通常會處方止暈止嘔、減少耳鳴類的藥物以舒緩徵狀及改善病者的生活質素。 病者應避免進食高鹽食物,以免因水腫以致內耳液積聚,增加耳水壓力,加劇病情。
另一個會引致頭暈卻常被忽略的病因是頸椎錯位。 頸椎最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是承托着我們的頭顱,接合着其他的脊椎骨以至整個身體;另一方面,頸椎支配着頭部的旋轉和前後上下左右擺動的工作。 頸椎由七節椎骨一節扣一節有系統地組成和運作,只要頸椎任何一節出現錯位,頭部的擺動能力不單會大受影響,更會向大腦不停地發放錯誤訊息,以為頭部的擺位不正確。 當眼睛和耳水又沒有相應的訊號,大腦就會不知如何是好而引起頭暈。 頸椎椎骨能否處於正常的位置和運作,全賴椎骨之間那些重要的韌帶。 運動拉傷、交通意外(如馬鞭式的拉傷(Whiplash Injury))使韌帶鬆弛;長期姿勢不正確,例如頭部過度傾前,頸部韌帶不勝長期過大負荷以致勞損而鬆弛,未能如常地抓緊每塊頸椎骨,因而容易出現頸椎錯位。 韌帶剛開始受傷鬆弛的時候,頸部的肌肉會拉緊來代替韌帶的工作,避免頸椎錯位,所以頸部受傷後最初幾個月或幾年患者通常都只會經常感到後頸酸痛、拉緊、頭頸活動幅度下降(如經常睡醒後出現斜頸(Wryneck/ Torticollis))及頭痛。 這種頭痛通常出現在後腦,頭頂或雙耳以上的顳區(temporal regions);而且疼痛普遍在長時間工作以後如下午和黃昏、或睡眠不好、肌肉不能放鬆的時候,較容易出現。 因而經常被誤診為壓力性頭痛,甚至是情緒病。 但當頸部的肌肉疲勞到不能再拉緊的時候,頸椎就會出現錯位,頭暈、手痺等徵狀也會相繼出現。 部份頸椎錯位的問題可透過簡單的肌骼治療處理和復位。 但如果錯位的情況持續或短時間內重覆出現,表示韌帶及肌腱可能已經不能自我修補復元,病者可以考慮在受傷的韌帶及肌腱位置由肌骼科的醫生進行保絡治療 (Prolotherapy),以強化受傷的韌帶及肌腱,解決頸椎節錯位的根源問題,達致完全康復。 當然,如果頸椎錯位是歸根於姿勢不當,病者於復元後必須矯正座姿,避免頸部韌帶再次因為頭部過度傾前而勞損的問題再現。
綜合以上所講,大家不難想象要找出引致這種病徵的原因,必須堅持『全人醫治』。 透過詳細而耐心的問診,配合適當及準確的檢查;尤其是視力、內耳液的特殊檢查(如Dix-Hallpike test)和頸椎檢查,把病因揪出來。 再對症下藥和配合適當的治療,才能做到藥到病除,避免復發。 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2024
Date: 10 November 2024 (Sunday)
Venue: CUHK Medical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