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痛
頸痛泛指頸部的疼痛,可以是局部壓痛或與頸部活動相關的疼痛。
定義:
頸痛泛指頸部的疼痛,可以是局部壓痛或與頸部活動相關的疼痛。
症狀與表徵:
患者有時醒來頸痛突發,嚴重時頸部活動可受限而引致頭部轉動困難,俗稱落枕。有時頸痛是指某些頸部動作相關的慢性疼痛。頸痛有時亦可轉移到上肢。臨床醫生應注意警惕症狀,例如上肢麻木或無力,頸痛超過一個月,高撞擊創傷、有惡性腫瘤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正在服用類固醇,年齡大於50歲等等。
在檢查頸部之前,首先篩查肩關節有無異常。臨床很多時發現所謂頸痛其實只是肩關節問題的部分表現:為了使不穩定的肩關節保持穩定,三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部或斜角肌需額外工作,過勞時引起激痛點並產生放射痛到上肢或頸部。在排除肩部問題後,再檢查頸部活動情況並記錄活動範圍以便做治療前後的對比。然後尋找頸肌的激痛點及頸椎的節段性功能障礙。以Spurling's test篩查頸神經根痛是一項敏感度高的方法。如懷疑有其它神經系統的問題,必須進行相關檢查。
病因及生物力學因素:
頸痛可由多種不同病理因素引起。局部原因可以是頸部的骨、韌帶損傷,骨突關節問題,神經卡壓或頸神經根病變造成;也可以是由鄰近組織產生的轉移痛。除局部原因外,頸痛還可以是全身症狀的一部分,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纖維肌痛症或風濕性多肌痛等。從生物力學來講,頸痛可因姿勢不良、採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置、工作時頭部長時間向前伸探,過度使用呼吸輔助肌等等所引致。下肢不等長、脊柱側後彎及核心肌群肌力弱等亦可導致不正常姿勢而引發頸痛。
檢驗:
頸痛的病因多數可通過詳細的臨床檢查確定。然而,對於有警惕症狀的患者則必須進行X光或磁力共振(MRI)檢查。若懷疑炎性疾病則要進行有關類風濕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液化驗。
治療:
頸痛所用的治療方法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和表徵。治療目的是控制症狀、改善功能、糾正生物力學問題及使患者可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止痛方面通常都會使用止痛劑。急性期有時會用軟頸箍限制頸部活動以保護頸部。若肌內有激痛點,應該用適當的方法將其消除。處方運動治療是改善肌群的穩定性及強化肌群力量不可缺少的方法。至於由韌帶、肌腱撕傷導致的慢性頸痛,可用保絡療法激發組織的修復以達治療目的。偶而也會需要手術解除頸神經根的壓迫和固定受傷的脊椎。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2024
Date: 10 November 2024 (Sunday)
Venue: CUHK Medical Centre